議事實務與選舉制度參訪

 
時間:民國101年 5月 24日 上午10點

地點:立法院

 

一、組員名單:

司法四 張嘉泰 49771430

司法四 蔡心妤 49771432

司法四 魏汝婉 49771439

 

二、工作分配:

參訪流程:張嘉泰

Q&A紀錄:蔡欣妤、魏汝婉

照片拍攝:張嘉泰、蔡欣妤

統整:張嘉泰、蔡欣妤、魏汝婉

 

三、參訪流程:

    在陽光普照的日子裡,我們一大群人坐上遊覽車,浩浩蕩蕩地來看參訪位於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一號的立法院。

  

SDC13535  

 

 

    立法院依據憲法規定,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選出的立法委員所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權。也就是說,立法委員能代表人民制定、修改法律、審議國家預算、監督政府施政、反映民意民情、護衛人民權益…等等。

    所以,有民眾在立法院前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是很正常的。

  

SDC13537  

 

 

 

    立法院成立時,院址位於南京市中山北路上(今軍人俱樂部)。隨其他中央政府機關遷台後,初期以台北市中山堂作為臨時會址,1960年始遷入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之日治時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原有之學校禮堂則成為議場以供立法院召開院會之用;隨著業務的擴大,又陸續租用與購入鄰近房舍,逐漸構成今日的立法院院區。

    而照片中是大家最熟悉的本部,也就是我們參訪的地點。

 

SDC13541  

 

 

    通往白色的莊嚴議場旁,有盎然的綠意左右簇擁著,再配上磚紅色的日式建物,很難想像這裡是寸土寸金的精華地段。

 

未命名  

 

 

    雖然不清楚立法院的院徽為何如此設計及所代表的意涵,但我想可能是代表以民為本的最高指導原則,與建立一個民主法治國家的決心吧。

 

未命名1  

    

    進到議場,映入眼簾的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照片,議場內部寬敞明亮,立委們的坐位呈扇形方式向外散開,而受邀的行政官員則在扇形的頂端,也就是主席台的兩側,與立委面對面。而在楚河漢界的中心就是火藥味濃厚的質詢台。

  

未命名2  

  

    議場後面的上方是記者與旁聽者的席位,建造玻璃帷幕的用意是防止有人亂丟物品進入議場,打斷議事進行及避免造成人員受傷。

    而攝影機會在開院會時將畫面同步上傳立法院網站,將會議進行過程與民眾分享。

  

SDC13549  

 

    有了電子表決系統,使得會議進行地更順暢。

    (在右下方還有個小小的藍色的服務按鈕。)

  

SDC13553  

  

    表決結果將會顯示在超大的螢幕上,結果一目了然。

 

未命名3  

  

    他是辛苦的導覽人員,簡短說明議事進行,與議會設施的介紹。

 

未命名4  

 

     在國父遺像下的三個座位,中間的座位是主席座,是立法院院長的座位。

左手邊(畫面右邊第一個)是專屬於總統在國情報告時的座位。另外,右手邊(畫面左邊第一個)是祕書長的座位。

 

未命名5  

  

    在行政官員席中,發現了又大又厚六法全書。

 

SDC13570  

     

    在議會的走道旁有許多門簾隔著的小房間-服務台,只要按下藍色的服務按鈕,裡頭的服務員就會拿起話筒,詢問委員們需要什麼服務。

 

SDC13572  

 

    在桌上擺有立委們的座位表,加上牆上附有訊號燈的設計,可明確得知哪位立委需要服務。

 

SDC13571  

  

    如圖所示,為行政官員們的席次表,個個來頭不小呢。只是不曉得他們每次接受質詢的心情,是否如坐針氈一般地痛苦難熬?

 

SDC13558  

 

 

    不知從哪邊翻出來的議事日程,讓我聯想到「白皮書」。

 

    (政府、議會等公開發表的有關政治、經濟、外交等重大問題的文件,封面為白色所以叫白皮書,也是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

 

未命名6  

  

   前往下一個第二個參訪地點之前,遇到了西裝筆挺的立委們,聽說正在焦頭爛額地趕預算案中。

 

SDC13585  

  

    緊接著是群賢樓101會議室的座談會,這裡也常出現在新聞畫面中,只是這裡的天花板有點矮,有種壓迫感。

 

未命名7   

  

   人脈很廣的朱老師為我們安排了與立法院預算之權威—張萬全顧問,面談的機會,藉此了解立法院預算編製的運作。

 

未命名8  

 

    由於參訪的同學人數眾多,有些都需要站著聆聽,不過同學們提問十分精彩。內容包括美牛議題的討論、立委席次的縮減是否擴大立委的權限,與我國憲法規定之議院制度與外國之差異等問題。

    (在此也謝謝不時替我們添加茶水服務人員。)

 

未命名9  

 

    接著我們前往簡報室,這裡有著三台投影機同時運作整合的大螢幕。

 

未命名10  

 

    大約15分鐘的影片,但卻內容豐富,介紹了各個選區、各個縣市的立法委員、立法院組織架構、常設委員會及特種委員會的職權…等等。

 

SDC13593 SDC13594  

    

 

SDC13595 SDC13596 SDC13611  

 

    多元政黨展現不同的聲音,是民主進步的象徵。

 

未命名11  

  

    我們最後一個參訪地點是中興大樓。看得出來是最近的建物,與本院呈現不同的科技感。

 

未命名12    

 

    珍貴史料展覽室,展覽主題是政治組織法案之審議。行憲前國民政府之立法資料,不僅提供當時利史演進之脈絡,更成為行憲後立法院運作實務之參考。

 

未命名13  

  

   看到許多過往先賢的歷史照片,宛如回到了過去,藉著一窺當時立法過程片段,可以回顧早年立法發展之軌跡。

 

未命名14  

 

    從上排右邊至下排左邊分別是:

第一任院長-孫科先生、第二任院長-童冠賢先生、第三任院長-劉健群先生、

第四任院長-張道藩先生、第五任院長-黃國書先生、第六任院長-倪文亞先生、

第七任院長-劉闊才先生、第八任院長-梁肅戎先生、第九任院長-劉松藩先生及

現任第十任院長-王金平先生。

  

    這裡就是我們新聞上常看到立法委員偕同民眾開記者會的地方。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訴說著不平與冤屈。

 

SDC13616  

  

   最後來個開心的大合照留下紀念吧。(我們這組三人就在老師右手邊旗幟裡)

 

未命名16  

 

四、Q&A:

 

1. 就臺灣目前的制度,預算中心是採委員會主義、院會中心主義還是協商主義呢?

A:

 就預算案,需先由院會一讀並經委員會審查表決,朝野表決如有不滿意, 則於送院會二讀前需先經朝野協商。所以應該還是協商主義的色彩較濃。民國81年開始運作協商制度,原始是私下的性質,而後因為立法院黨團的出現轉為檯面上的協商。至民國85年起規定,如協商有結果經各黨團長簽名後,則付二讀時必須完全照協商結果進行,避免過多爭執及議案延宕。

但審查會做成的決義和二讀議案仍必須送黨團協商是否會有扞格之處?其實委會和黨團協商是政治實力的表現,協商不一定最後會有結果產生,也由可能重新回到院會表決,去決於多數。

 

2. (1)委員人數減半,權力有無變大?

  (2)僅一位委員,是否即有權力決定刪預算與否?

 A:

(1)無。

(2)不行,因委員會系採多數決,委員須提出刪預算的理由,例如此預算提案合法與否;或者委員與委員會各退一步,先  刪一些預算,之後委員會再提出專案報告。

 

3. 我國立法委員依法不得增加預算,但是外國立法例上,國會議員卻是有增加預算的權力的,想請問顧問對於這樣的差別有沒有什麼想法?

A:

外國在增加預算上確實有權限,但仍是有條件限制的,必需先經行政部門的同意始可為之。我國還是不太適合實行此制度,如果可以增加預算的話,每個部會一定都會搶增加,造成過多審查上的困擾,而且國家的並沒有那麼多經費。較可行的辦法應該是委員會可用建議事項會是制定法律規範來實行增加預算的可能性,並參考行政院意見。

 

4. 如果一次提案須有500個項目進行協商或表決時,實務運作上該如何進行呢?

A:

並不會1個個表決,否則一天24小時全都用來表決也要好幾個星期。實際上,先將相同性質的議案排在一起,一併進行朝野協商,如協商通過就不用再表決了。

 

5. 預算的所有流程都是由預算中心來把關嗎?

A:

預算中心只負責審查各部會送來的預算案,就多餘部分予以刪減。最後的預算總結是審計部的職權範圍。

 

6. 預算案審查時的主要主持人是誰?

A:

預算案通常為院長來主持,法律案一班由各協商黨團認領主持,碰到重大案件爭執部下時才會請院長來主持。

 

7. 就最近很熱門的美國牛肉進口爭議,現階段在立法院內,就此象爭議的提案已進行到哪個程度了呢?

A:

目前美牛案已編列為第八次議程的討論事項,有可能提到院會一讀後交付協商,屆時協商若成功則排入院會進行二讀之後程序;但協商無結論則會先行擱置,這時候就有一個月的冷凍期,變成可以處理也可以不去處理的狀態了。


五、參訪心得:

 

司法四 49771430 張嘉泰

 

    來到議場,會議都在星期二或星期五進行,今天是星期四,所以議場內空無一人,任由我們拍照和走動。不曉得是因為常看到電視上,立法委員上演全武行,打成一團的情形,總覺得它是個很大的「格鬥場」一般。

    大概是台灣媒體為了符合台灣民眾重口味的收視習慣,在標題上大作文章,甚至有時候根本是和實際情形差了十萬八千里。我認為這樣的亂象也導致了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立法院的形象有所偏差,間接地影響到人民對於台灣最高民意單位的信任感,以及立法院的崇高的地位。

    另外,我國的立法委員之選舉體制或多或少添加了賄選和黑道助選的色彩,不合乎公平正義的政治獻金之捐贈和非法的暴力手段,往往造成選民人心惶惶,而且為立法委員該國家正義的資產描繪出『有錢好辦事』的刻板印象,實謂台灣選舉文化的值得改進之處。

    而他們只是「代議士」,真正的權力,是我們給予的,我想這一點是母庸置疑的。掌握著國家大事的委員們,是否真有相稱的素養,能不違背自己的良知,以專業的,為人民著想的立場去做自己分內的工作,就有待我們自己去看清楚。

    這一次的立法院參觀之旅,看到許多平常不會看到的東西,若以後在電視上又看見立法院的場景肯定會相當有感覺,進而多了解一點,這次參訪受益良多。

 

司法四 49771432 蔡欣妤 

 

    一大早坐在公車上,車子一路往目的地行行駛,經過總統府時突然覺得心情越來越興奮,沿途經過多個行政部門的辦公大樓更是讓這種感覺往上攀升,最終,我們抵達了立法院,開始了我第一次參訪立法院的行程。

    一踏入立法院門口,就想起了老師說過,原先那裡在日治時期是學校,而後政府搬遷來台變成立法院的暫時棲身所,只是時間飛逝,立法院並未如原先預期的遷往他處,因此在那個充滿校園氛圍的一方之地,立法院議事大樓感覺並沒有一國議會的莊嚴之氣,但是看到裡面穿梭的媒體及西裝革履的人們,多少讓它擺脫了青澀的感覺。

    議事廳內我們可以自由入座,我挑了正對國事論壇講台和主席台的位子,不少人選擇坐在官員的位子上和其他人對望,不知道那些個官員立委平時坐在位子上是否也像我們這麼激動,還是只顧著發呆。

    自由拍照時間,我們不免俗的上了講台模仿質詢畫面,每個人都說官員區是被罵的而立委屈是開罵的,怎麼國會給人的印象幾乎一致的很菜市場,我看到主席台時想到的也是打架和丟鞋子的畫面,印證最近美牛案民進黨霸占主席台,當時的腦中小劇場現在活生生的上演中呢。如果有立委聽到我們的對話,是不是會反省一下,他們那些過於作秀的表演。

    講座的部分,坐在前面第一個位子的我超緊張,拼命將問題及答案抄下來,當天的問題都超有深度的,預算界的第一把交椅也不是當假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老師準備的殺手鐧美牛案也有出現,但是回答的輕描淡寫,可惜當時沒像現在鬧得這麼大,不然我們的參訪行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趟立法院之旅讓我收穫良多,實際體驗了議事廳內的感覺,有種襯托出自己即將畢業的心情,坐在位子上縱觀全場的記憶依舊清晰,也許將來有機會,成為在裡面來去匆匆的身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司法四 49771439 魏汝婉

 

    第一次到立法院參訪,議場真的很大,坐在立法委員的位子上,感覺很新鮮。

在立法院的介紹影片中,看到台灣民主的發展,尤其是立法委員宣示的那一幕,我心中不自覺的充滿感動,姑且不論有些立法委員平常的行為令人難以認同,我想,宣示的那一刻,大家所感受到的使命感與激動應該是相同的吧!

另外,經過參訪的Q&A後,我對立法院也更加了解一些,之前不懂的地方也比較清楚了,例如:我一直不大懂,為什麼光一個立法委員就有辦法決定預算的刪減,經過這次的Q&A,我也比較清楚議案的運作(見Q&A記錄),疑惑也減少了一些。

    這次的參訪讓我看到立法院不同的一面,其實,除了立法委員外,立法院的運作也是建立在許多公務人員的盡忠職守上,感謝他們,我們國家的運作才能正常,也才能為國家的利益把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pu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